|
|
2012年11月30日,广州市政府举行行政区划调整交接仪式,正式将番禺区的大岗镇、东涌镇、榄核镇划归南沙区管辖。大岗、东涌、榄核三镇共256.21平方千米土地和44.4万常住人口,以及高铁、船舶、农业、文化等优质产业资源划入了刚刚被批准为新区的广州市南沙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南沙区将扩大到800多平方千米,面积在广州12区(市)中从排名第6位升到第4位,人口增加两倍,达至70万人。
概况
南沙区总面积544.12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338平方千米。总人口14.14万人(2005年)。
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1号。代码:440115。区号:020。拼音:Nansha Qu。
气候较为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1647.5毫米。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南沙区辖2个街道、3个镇:南沙街道、珠江街道、万项沙镇、黄阁镇、横沥镇。
万顷沙镇
位于广州的南端,北距广州市区52千米,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3海里。200多年前,万顷沙一带称乌珠大洋。万顷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顷沙良田,万顷沙镇因此而得名。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划属珠海,为珠海县第四区。1954年,中山县析出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区。1955年秋改称为万顷沙区。1957年划属中山县,改称万顷沙乡。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为万顷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农场,黄阁公社并入;4月,析出黄阁改属大岗公社;7月划属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为万顷沙区。1987年为万顷沙镇。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顷沙镇后,全镇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19.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6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5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4.04万人。2005年10月,万顷沙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链接:各村概况
横沥镇
建置始于1977年10月,由大岗镇、万顷沙镇分出共12个行政村组成,因境内有上、下横沥两条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10月,横沥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同时将原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划归横沥镇管辖,至此横沥镇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和1个农场。全镇总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6541人。镇政府驻兆丰路3号。链接:横沥地图以及各村概况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XZQH·ORG·打造的中文行政区划网站
1993年7月8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南沙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
从2005年10月12日零时起,番禺区人民政府将南沙街、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灵山镇的七一村和庙南村等成建制移交给南沙区人民政府接管。新设立的南沙区辖万顷沙、横沥、黄阁3个镇和南沙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44.12平方千米(不含海域面积),总人口14.14万人。区人民政府拟在黄阁镇与南沙街道办事处交界的蕉门河西岸进行规划建设,驻广州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凤凰大道1号。
2005年11月2日,番禺区灵山镇庙南村和七一村正式移交给南沙区横沥镇。2005年11月8日,南沙区黄阁镇、横沥镇挂牌成立;11月22日,南沙区南沙街道挂牌成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沙区辖1个街道(南沙)、3个镇(万项沙、黄阁、横沥)。
地图
欢迎您访问行政区划网(WWW XZQH ORG)
附:珠江管理区
珠江管理区的前身是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1949年12月,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顷沙接管处接管该示范场,改名为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顷沙接管处农场。1950年底正式命名为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1951年底,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根椐党中央关于安置被驱赶回国的归难侨的指示,在万顷沙办起了全国个华侨农场,称为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办场初期有耕地3000多亩(分布在二涌东永安、中永安、西永安、新中、东安五个围),1952年扩场增加正安、旧宝安等8个围,耕地面积增至7000多亩,共安置归难侨1100多人。1953年初改名为广东省万顷沙集体华侨农场。1954年2月,万顷沙国营农场与万顷沙集体华侨农场合并,改称广东省万顷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土地面积扩大至14526亩。
1955年初,将南沙黄山鲁西波塘坑和大涌之间近万亩荒山划入珠江农场,建立南沙红岭作业区。1959年1月,珠海香洲渔民大队龙穴生产队并入,称龙穴岛。1959年2月,万顷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66年初,广东省轻工业厅属下的万顷沙甘蔗试验场并入,称红哨站,至此农场土地面积达53263亩,总人口10709人。
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1年3月,又挂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牌子。1992年3月5日,广州市政府为扶持农场经济发展,批准成立“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并赋予县一级经济行政管理权限,保留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和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2002年12月31日,广州市政府批准珠江管理区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和管理,同时挂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牌子。
2003年底,珠江管理区陆地面积54平方千米,辖(一区、二区、三区、红岭区、龙穴区)5个分区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8367人(其中:归难侨4565人、水库移民521人),暂住人口3765人。 (以上摘自“珠江管理区网站”,本站略有改动) |
企业名称: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企业类型: |
企业单位 (服务商) |
所 在 地: |
广东/广州 |
企业规模: |
|
注册资本: |
未填写 |
注册年份: |
|
资料认证: |
|
保 证 金: |
已缴纳 0.00 元 |
企业模式: |
服务商 |
所属行业: |
|
|